台灣為年齡僅約六百萬年的年輕島嶼,雖然南北長只有400公里,由南至北卻已展示了山脈自出生、成長以至壯年,然後老化、崩陷至沈毀的循環歷程。如果以地質常用的時間單位-「百萬年」而論,地球年齡已經四千六百歲了,但台灣只有六歲。這些山脈的年齡遠比台灣老,卻都還處於壯年期,尚未看到其由生至老的一個循環週期。麻雀雖小、五臟俱全的台灣,就在我們眼前展示了山脈的一生,可謂世界上難得一見的奇景,而珍藏這些地質證據的最重要線索就在出露於地表的岩石當中。
岩石是由單一或多種礦物組合而成,依其形成原因分類,主要有三大類:
- 火成岩:由熔融或半熔融的岩漿凝固而成的岩石。
- 變質岩:地殼深部的固態岩石為因應溫度、壓力和化學環境變化,而改變其原有的礦物種類(再結晶)、化學組成與岩石組織和結構者。
- 沈積岩:(1)由鬆散的沉積物固結合成之岩石; (2)或地表附近之水溶液所產生之化學沉澱; (3)或由生物之殘骸及其分泌物所形成之有機質岩石。
地球的表層就是岩石所構成,它紀錄著過去發生的地質事件,所以透過對岩石的觀察及成因分析,可以瞭解各種地形及地質構造的演變過程,以追溯地球發展的歷史。
「台灣大學地質科學典藏數位化計畫」將地質標本館館藏中重要的國內外岩石標本藉由數位化工作,完成數位影像及配合數位影像的Metadata,提供豐富且多層次的內容資訊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