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|| 數位典藏資源中心-臺大‧典藏 DARC搜查 |||
 ||| 數位典藏資源中心-臺大‧典藏 DARC搜查 |||
  主選單
分類樹
分類檢索
 
在[ 醫療文物 ]中檢索包含[ ((subject:"繪畫") AND (subject:"平面文物")) ]的資料, 共找到 14 筆資料
臺灣醫學專門學校歷代校長肖像
作品類型: 文物
關鍵詞: 校長 肖像
用途簡介: 臺灣醫學專門學校歷代校長肖像,由左而右為山口秀高、高木友枝、崛內次雄。(臺大醫院秘書室撰述)
作品形式 : 平面文物
陳禮節院長畫像
作品類型: 文物
用途簡介: 陳禮節於1906年2月出生於湖北省於湖北省漢陽縣,1918年進入漢口私立輔德義務小學就讀,成績優良。1922年入漢口同文書院,因成績優秀,1926年畢業時因庚子賠款選拔赴日留學。1927年4月考入日本東京第一高等學系理科。1932年4月考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,1936年3月畢業進入該大學研究院專研內科學。1937年二次大戰爆發,決定放棄研究回國。 1938年任西北聯合大學醫學院教授副署醫院內科主任。1939年1月與當時醫學院同事厲矞華結婚。1940年任福建省立醫學院內科學教授兼附屬醫院內科主任。1945年月抗戰勝利。1946年1月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之邀,任臺灣行政長官公署參議,之後收到臺灣大學發給的教授兼臺灣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院長(今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)之聘函。1947年1月轉任臺灣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(今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),醫院在其悉心整頓,修復被轟炸破壞的醫院樓房後,逐漸步上軌道。1948年7月辭臺大醫院院長,擔任浙江省杭州醫院院長,1953年當選為杭州市副市長,分管文教衛生工作。1984年,月1日,因病逝世於杭州,享年78歲。(臺大醫院秘書室撰述)
作品形式 : 平面文物
魏火曜院長畫像
作品類型: 文物
用途簡介: 魏火曜,民國前4年(西元1908)11月29日出生於新竹市,父親魏清德為當時臺灣日日新報社之漢文版主筆。魏火曜在家排行長子,下有弟1人(即魏炳炎)妹5人。七歲時舉家北上,定居萬華,進入臺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代用艋舺第一公學校(今老松國小)就讀。公學校學畢業後,考上臺北高等學校尋常科。1930年臺北高等學校高等科畢業後,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,負笈東瀛。1934年從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,即留在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,擔任5年無薪副手,1942年順利獲得東京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,曾返臺及到廈門工作。其間經父母作主,與世交基隆世家顏國年之女,日本女子大學畢業的顏碧霞女士,於1934年成婚,兩人育有3子2女。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顏碧霞先行攜帶兒女由廈門返臺,魏火曜則應當時杜聰明(時任臺灣大學附屬醫院主任及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)之邀,於1946年返臺,擔任臺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教授,並兼任臺灣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小兒科主任。並於1947年4月被調任為臺灣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小兒科主任。1948年7月魏教授升任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,在傅斯年校長的支持下,將戰後殘破不堪的醫院大舉修復,並邁開革新步伐。1953年10月魏火曜繼杜聰明接掌醫學院院長,展開長達19年的醫學教育工作。其間經臺灣醫學教育由全然的日治開始脫胎換骨,當時他利用美援,延聘國外顧問到校協助,並選送教師赴美進修,積極改善教學設備和方法。另一方面,魏火曜為提升臨床教學的品質,協助醫院加強護理部門作業、修建開刀房、增添檢驗儀器,增設嬰兒室、急診處、病歷室。亦陸續增設牙醫、藥學、護理、醫事技術、復健醫學等科系,並先後設立8個研究所、3個博士班。臺灣大學醫學院所以能成為國內執牛耳的醫學中心,魏火曜任內奠下的基礎,功不可沒。1972年7月魏火曜卸任醫學院院長,改兼任臺灣大學教務長,1979年8月屆齡退休為臺灣大學名譽教授。1960年4月創組中華民國小兒科學會,任內力薦當局進口在國外以普遍使用的小兒麻痺疫苗--沙賓疫苗,逾1966年引進,免費提供兒童接種,解除小兒麻痺對國人的威脅。1966年10月,臨危受命借調高雄醫學院兼任院長。在短短8個月期間,積極建立各項制度,整頓財務,改革打造高雄醫學院。1968年7月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。1979年從臺灣大學退休,但他對醫學界、醫學教育及公益事業團體的奉貢獻並未因此稍減。前後擔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副會長、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、中華血液基金會董事長,其他尚有純青嬰兒營養研究基金會、魏火曜兒科研究基金會、財團法人臺灣省臺北仁濟院、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、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、自由基金會等等的董事長。魏火曜於1995年2月6日因大腸癌轉移而辭世,享年88歲。(臺大醫院秘書室撰述)
作品形式 : 平面文物
高天成院長畫像
作品類型: 文物
用途簡介: 高天成,1904年生於臺南,為臺南太平境基督長老教會高金聲牧師之長子。7歲入長老教會小學就讀,4年後以資優跳級入長榮中學。1917年東渡日本留學,肄業京都同志社中學、名古屋大八高校。1924年入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,4年後畢業,返臺在鹽水港開業服務,娶林獻堂之女林關關為妻,不久後,高天成再度返回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研究及服務,1938年獲醫學博士。1948年返臺,翌年擔任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兼外科主任,1953年任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,1960年因醫學成就,擔任中央研究院評議員,1961年8月出席洋名山地二次國是會談,不久病倒,入院治療2年餘,於1964年8月13日病逝。(臺大醫院秘書室撰述)
作品形式 : 平面文物
邱仕榮院長畫像
作品類型: 文物
用途簡介: 邱仕榮,1912年12月26日出生於苗栗,邱家為書香世家,父邱雲興原服務於教育界,後轉任公職,曾擔任銅鑼庄長、新竹州州議員。邱仕榮為獨子,另有一姊。1941年,與苗栗五谷崗劉姓世家之獨生女由父母作主結婚,育有3男3女。 邱仕榮於1921年才進入銅鑼庄的富士公學校,當時他因燙傷的關係,延至8歲才入學,3年後轉入苗栗小學校,繼續完成小學教育。1927年進入臺北高等學校尋常科就讀,1931年,直升該校高等科就讀,1934年畢業。 1935年12月臺北帝國大學增設醫學部,1936年3月開始招生。邱仕榮於4月考進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就讀,成為臺北帝大醫學部第1屆學生。1940年3月畢業。邱仕榮於醫學部畢業之後,隨即進入附屬醫院產婦人科教室當「副手」。當時教授為真柄正直,助教授木村義明,講師為德永幹雄,皆出身東京帝國大學。1943年10月升任「助手」,1945年2月升任講師,同年10月獲臺北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。在此期間除了臨床診療、手術技術精通外,亦發表很多論文。 1945年8月日本戰敗,邱仕榮被任命為第一附屬醫院的接收委員,同時接掌婦產科。1945年,邱仕榮升兼臺大醫院副院長,同年月赴杜克大學進修婦產科學1年,研究子宮頸癌根除手術及考察婦產科醫學。1961年高天成院長生病,由邱仕榮代理院長,另與魏炳炎、吳家鑄、王耀文、李卓然、高敬遠共同發起創辦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會。1963年邱仕榮兼任務裡治療部第1任主任,1964年兼臺大醫院院長。從代理院長算起到1972年卸任,在長達11年的院長任期內,任內興建心肺功能室、心臟外科研究室以及物理治療復健部,使臺大醫院的硬體設備趨向完備。另興建神經精神科大樓、成立血庫、毒物檢查室、內科急救加護病房、進行檢驗大樓第一期工程、設置外科加護病房及增設人事室。1972年,邱仕榮詞兼院長一職後,二度擔任臺大醫院婦產科主任年,1977年7月接任臺灣醫學會理事長,1978年退休,獲聘為名譽教授。1988年11月26日,邱仕榮病逝,享年75歲。(臺大醫院秘書室撰述)
作品形式 : 平面文物
魏炳炎院長畫像
作品類型: 文物
用途簡介: 魏炳炎於1913年2月28日出生於新竹,父親魏清德為當時臺灣日日新報社之漢文版主筆,兄長為魏火曜。1920年,魏炳炎7歲時,進入臺北師範學院附屬公學校代用艋舺第一公學校。3年後轉學到臺北市南門小學校。1926年南門小學校畢業,進入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尋常科,1930年修畢,直升該校高等科。1933年,臺北高等學校畢業,考上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醫科。1937年,東京帝國大學醫學科畢業,進入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擔任副手。1939年,經由媒妁之言與許月桂小姐結婚。1942年,依願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副手解除,同時任陸軍技師、敘高等官七等。赴菲國馬尼拉市設日本病院勤務,服務非軍人的日人。1943年3月,魏炳炎獲得東京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。1944年以陸軍技師身份轉任臺灣總督府醫院醫長敘高等官六等,負臺灣總督府嘉義醫院勤務擔任婦產科醫長。1945年二次大戰後,國民政府接收臺灣,魏炳炎擔任嘉義醫院院長,並負責辦理接收該院事務。1949年8月,受臺灣大學傅斯年校長之聘,接任臺灣大學醫學院婦產科主任。1972年,魏炳炎任臺大醫院院長,直至1978年卸任。1983年退休後,魏炳炎獲聘為榮譽教授。2004年月2日,魏炳炎以91歲高齡在美國芝加哥辭世。(臺大醫院秘書室撰述)
作品形式 : 平面文物
楊思標院長畫像
作品類型: 文物
用途簡介: 楊思標,1920年出生於新竹,就讀於新竹第一公學校、新竹中學、臺北高等學校,1939年進入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。1942年至1954年,歷經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副手、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助手及講師,並於1953年獲得日本新瀉大學醫學博士。1964年至1965年擔任省立臺中醫院院長,1978年至1984年擔任臺大醫院院長,1986至1898年擔任臺大醫院中沙醫療團團長,1989年退休後,擔任慈濟護理專科學校校長,直至1995年。(臺大醫院秘書室撰述)
作品形式 : 平面文物
林國信院長畫像
作品類型: 文物
用途簡介: 林國信,臺灣大學醫學院畢業、日本福島醫科大學醫學博士。1984年至1992年擔任臺大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。(臺大醫院秘書室撰述)
作品形式 : 平面文物
戴東原院長畫像
作品類型: 文物
用途簡介: 戴東原,1939年4月27日生,臺灣屏東縣人,其父戴炎輝、兄戴東雄均為臺灣著名民法學者,並皆曾任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之職,戴炎輝更曾任中華民國司法院院長。戴東原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畢業,日本國立新潟大學醫學博士。1992至1998年擔任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兼臺大醫院院長。(臺大醫院秘書室撰述)
作品形式 : 平面文物
李源德院長畫像
作品類型: 文物
用途簡介: 李源德,1965年畢業於臺灣大學醫學院,1982年獲日本東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。1998年至2004年擔任臺大醫院院長。(臺大醫院秘書室撰述)
作品形式 : 平面文物
1 2 next



國科會「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」- 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 版權所有 (C)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台北市大安區106羅斯福路四段一號    臺灣大學圖書館專案計畫室
Tel:+886-2-33669847      Fax:+886-2-33669978      E-mail:ntucoda@ntu.edu.tw      update:2011/12/23
數位物件識別號(DOI): http://doi.org/10.6681/NTURCDH.DB_NTUDARC/Collec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