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敕建鳳山昭忠祠碑
成文日期: 光緒3年8月(1877年)
原碑日治時期在臺北州臺北博物館
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國立臺灣博物館
簡述: 本碑立於清光緒3年(1877)。牡丹社事件後,清廷派官兵往征獅頭山等處原住民。是役也,物故者近兩千人。事畢,因有敕建昭忠祠以慰死難官卒之議,...
關鍵詞 : 鳳山昭忠祠;沈葆偵;牡丹社事件;王德成;張光亮;李常孚;胡國垣;田勤生;柳銘;靳理純;記
|
 |
御製剿滅臺灣逆賊生擒林爽文紀事語(漢文)
成文日期: 乾隆53年3月(1788年)
原碑日治時期在臺南市南門外城壁內
臺南市中區民族路二段212號赤崁樓小碑林
簡述: 本碑立於乾隆 53 年(1788),清高宗以福康安等大臣平定臺灣林爽文事件,將此列入「十全武功」之一,告於熱河文廟,更命臺灣建福康安等 ...
類目 : 歷史--事件
|
 |
御製剿滅臺灣逆賊生擒林爽文紀事語(滿文)
成文日期: 乾隆53年3月(1788年)
原碑日治時期在臺南市南門外城壁內
臺南市中區民族路二段212號赤崁樓小碑林
簡述: 本碑立於乾隆 53 年(1788),清高宗以福康安等大臣平定臺灣林爽文事件,將此列入「十全武功」之一,告於熱河文廟,更命臺灣建福康安等生...
類目 : 歷史--事件
|
 |
御製平定臺灣二十功臣像贊序(滿文)
成文日期: 乾隆53年3月(1788年)
原碑日治時期在臺南市南門外城壁內
臺南市中區民族路二段212號赤崁樓小碑林
簡述: 本碑立於乾隆 53 年(1788),清高宗以福康安等大臣平定臺灣林爽文事件,將此列入「十全武功」之一,告於熱河文廟,更命臺灣建福康安等生...
類目 : 歷史--事件
|
 |
御製福康安奏報生擒莊大田紀事語(漢文)
成文日期: 乾隆53年3月(1788年)
原碑日治時期在臺南市南門外城壁內
臺南市中區民族路二段212號赤崁樓小碑林
簡述: 本碑立於乾隆 53 年(1788),清高宗以福康安等大臣平定臺灣林爽文事件,高宗將此列入「十全武功」之一,告於熱河文廟,更命臺灣建福康安...
類目 : 歷史--事件
|
 |
命於臺灣建福康安等功臣生祠詩以誌事
成文日期: 乾隆53年8月(1788年)
原碑日治時期在臺南市南門外城壁內
臺南市中區民族路二段212號赤崁樓小碑林
簡述: 乾隆 53 年(1788),清高宗以福康安等大臣平定臺灣林爽文事件,因命臺灣建福康安等生祠,並立御製碑以 誌其事,此即為授命興建生祠之誌...
類目 : 歷史--事件
|
 |
御製福康安奏報生擒莊大田紀事語(滿文)
成文日期: 乾隆53年3月(1788年)
原碑日治時期在臺南市南門外城壁內
臺南市中區民族路二段212號赤崁樓小碑林
簡述: 本碑立於乾隆 53 年(1788),清高宗以福康安等大臣平定臺灣林爽文事件,將此列入「十全武功」之一,告於熱河文廟,更命臺灣建福康安等生...
類目 : 歷史--事件
|
 |
御製平定臺灣二十功臣像贊序(漢文)
成文日期: 乾隆53年3月(1788年)
原碑日治時期在臺南市南門外城壁內
臺南市中區民族路二段212號赤崁樓小碑林
簡述: 本碑立於乾隆 53 年(1788),清高宗以福康安等大臣平定臺灣林爽文事件,將此列入「十全武功」之一,告於熱河文廟,更命臺灣建福康安等生...
類目 : 歷史--事件
|
 |
御製平定臺灣告成熱河文廟碑文(滿文)
成文日期: 乾隆53年8月(1788年)
原碑日治時期在臺南市南門外城壁內
臺南市中區民族路二段212號赤崁樓小碑林
簡述: 本碑立於乾隆 53 年(1788),清高宗以福康安等大臣平定臺灣林爽文事件,將此列入「十全武功」之一,告於熱河文廟,更命臺灣建福康安等生祠,...
類目 : 歷史--事件
|
 |
御製平定臺灣告成熱河文廟碑文(漢文)
成文日期: 乾隆53年8月(1788年)
原碑日治時期在臺南市南門外城壁內
臺南市中區民族路二段212號赤崁樓小碑林
簡述: 本碑立於乾隆 53 年(1788),清高宗以福康安等大臣平定臺灣林爽文事件,將此列入「十全武功」之一,告於熱河文廟,更命臺灣建福康安等生...
類目 : 歷史--事件
|